【剝皮寮社區】
萬華地區因艋舺而又再度翻紅
最為人所注目的當然就是這個拍片場景【剝皮寮老街】
在轉進剝皮寮老街的區域時
就能看見這數大的電影招牌!像是詔告天下一般的高調宣傳


△康定路和廣州街口,廣州街的店面經過整修已經變得美觀漂亮,騎樓有著洋味的圓拱門


△提醒大家,這個老街店面裡面有些有商家在上班,別沒事亂敲門喔!!


△原來這裡是台北府城的西門所在地,以往都只知道北門的城門矗立在火車站附近

艋舺是台北市的發源地
日治時代因為艋舺的台語和日語的萬華發音類似
所以才改名成今日的萬華,但台語還是用MONGA
而艋舺這個名字的由來
就像拍攝電影艋舺的豆導所說,是從平埔族人稱【獨木舟】的譯音而來
Malu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
當年的歷史精彩程度真的不下於艋舺廟街的地盤爭奪戰
清朝時候,移民到艋舺的有泉州三大閩南族群,其中三邑人興建了艋舺龍山寺凝聚團結力、安溪人興建清水祖師廟作為信仰核心,至於同安人則在八甲庄附近祭祀霞海城隍廟(很熟悉對吧,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個)
咸豐年間,以艋舺龍山寺為據點的三邑人發動「頂下郊拼」攻擊,穿越安溪人的祖師廟地盤突擊同安人
把同安人趕到了今天的大稻埕一帶,也就是今天遠近馳名的霞海城隍廟囉
艋舺的三邑人就這樣趁著港商之利,繁盛一時,以致於當時有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的美名
這段爭搶地盤的故事是不是比起【艋舺】的鬥毆更加火暴兇狠阿?


△已經開發成觀光景點的剝皮寮歷史街區

剝皮寮指的是老松國小南邊,也就是廣州街、昆明街和康定路包起來的範圍
至於為什麼會叫做剝皮寮
據說是以前清朝時候,從福州運進杉木,就在這邊剝去樹皮
而康定路和廣州街口,早期則是販賣煤炭而稱作土炭市,因為交易熱絡,所以有許多的洋樓
這個【剝皮寮街區】從2004年就開始整修,一直到2009年才真正整修完畢
也因為【艋舺】電影的暴紅
意外帶起了另外一波觀光的熱潮~就連SHE的新歌都跑來取景拍MV

 
△原先以為單調的老社區,卻有著鮮豔色彩的裝扮,讓Malu想起了彩繪眷村


△好久不見的七喜(7UP),現在可是很難找得到了


△在磚牆上的俏皮圖案,讓剝皮寮的歷史意味不再這麼生硬


 
 
△超顯眼印象賓館和出名的日祥旅社,復古的廣告板與招牌讓時光倒流

如果有仔細看S.H.E.的新作品《我愛雨夜花》MV
就會發現到很多熟悉的畫面
像是上面的【印象賓館】和【日祥旅社】都是其中一幕
就連下面的藤椅也沒漏掉


△古早味的藤椅隨性的擺在老店舖前,更增添濃濃的時代感










△老麵攤配備齊全,讓我很想點一碗古早味的陽春麵!


△傳統的跌打損傷必去國術館....可以療傷接骨阿(真的很懷舊)

 
△重新翻修的剝皮寮想要新舊結合,讓傳統街區也能帶有現代感的設計風格

也許對於許多重視歷史文化與地理人文的朋友來說
這次的剝皮寮街區改造太過進化或是灌入商業的元素,不若以往對於古蹟重建或是歷史街道的改建
保留多重的文化內涵或是民俗風情
在一個荒廢的街道上透過建築的概念將新舊的元素結合
而其中多數的材料是電影所遺留下來的情節與畫面,在建物中則是透過藝術的置入讓老街區提供新的機能
對於站在行銷角度的Malu來說
卻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,迴避了過去老街成為攤販聚集地的窠臼,讓藝術元素進入發展的核心
除了保留舊有的結構外,更發展剝皮寮未來新一代的功能和觀光資源
或許和當地的期望有不同的落差,但至少加上艋舺電影的成功
確實讓這個地方被眾人所注目,讓剝皮寮也被更多的人願意去了解和認識
我想好吃、好玩又有趣還是一個觀光景點很重要的競爭力吧!


下篇Malu再帶大家繼續看看艋舺的拍片場景嘿~


【真。艋舺】系列
【真。 艋舺】金碧輝煌龍山寺
【真。 艋舺】老舊靈魂的新衝擊【莽葛拾遺】
【真。 艋舺】萬華60年老店【蘇家肉圓油粿】
【真。 艋舺】剝皮寮社區(上)
【真。 艋舺】剝皮寮社區(下)

arrow
arrow

    Ma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